<form id="z9r7r"><nobr id="z9r7r"><nobr id="z9r7r"></nobr></nobr></form>

          <form id="z9r7r"></form>

            <form id="z9r7r"></form>

                  新農首頁 農業新聞 致富信息 農業技術 農產品價格 農產品圖片 農民學電腦 農業搜索 農藥 網站地圖

                  棉花爛鈴危害大防治爛鈴有良法

                  發布時間:2008-12-12  來源:
                  摘要:棉花爛鈴是棉花生產上的一大病害,我國南北棉區每年都有程度不同的發生?偟膩砜,棉花爛鈴南方重于北方,多雨年份重于干旱年份,早發棉田重于晚發棉田。爛鈴不但造成棉花減產,而且使棉纖維品質降低,嚴重影響植棉效益。一般年份,因爛鈴造成減產10%~20%,棉纖維品質
                      棉花爛鈴是棉花生產上的一大病害,我國南北棉區每年都有程度不同的發生?偟膩砜,棉花爛鈴南方重于北方,多雨年份重于干旱年份,早發棉田重于晚發棉田。爛鈴不但造成棉花減產,而且使棉纖維品質降低,嚴重影響植棉效益。一般年份,因爛鈴造成減產10%~20%,棉纖維品質下降20%~30%,收入減少25%左右。大發生年份,爛鈴率高達30%~40%,減產30%以上,纖維品質下降40%~50%,收入減少45%左右。上世紀后期,山東省濰坊棉花原種場,種植的地膜覆蓋抗蟲棉,曾連續2年爛鈴率分別高達45.6%和56.7%,爛鈴造成的減產、減收,分別高達50%和60%。

                      爛鈴發生時間,一般年份從8月中旬~9月底,8月下旬~9月中旬是爛鈴的高峰期。爛鈴從棉株發生的部位看,一般由下而上、由內向外發展,絕大多數發生在下部1~5果枝上的內圍鈴,上部鈴和外圍鈴很少發生。造成爛鈴的主要原因是多雨、高溫、病蟲危害、通風透光不良、田間管理不當等。近年來隨著“兩膜”(地膜覆蓋、育苗移栽)栽培技術的推廣和抗蟲棉品種的普及,爛鈴呈現提早和上升趨勢。因抗蟲棉花結鈴早而集中,抗病性能低,故此爛鈴發生比非抗蟲棉花早而重。筆者在山東省的濰坊、聊城、德州、濟寧、青島等地市調查表明:運用“兩膜”栽培、種植抗蟲棉花品種的春棉,在多雨年份,爛鈴十分嚴重。它比常規栽培的非抗蟲棉花爛鈴時間早10~15天,爛鈴多61.3%~123%。實踐經驗表明,防治棉花爛鈴,只要早動手,綜合運用以下措施,定能收到良好的防治效果。

                      早發棉田摘早蕾,是一項控制爛鈴經濟有效的增產措施 因處在棉株下部的早桃,通風透光條件差,而且距離地面近,易感染病菌危害,容易發生爛鈴。以中國農科院棉花研究所為主的科研成果(《棉花優質高產結鈴模式調節新技術》已獲農業部科技進步二等獎)明表,運用棉花自身較強的調節補償功能,在早發的基礎上,通過摘早蕾新技術,將棉花結鈴盛期調節到最佳時期和最佳部位上,集中多結伏桃、早秋桃,不要伏前桃,從而使爛鈴大幅度減少,十分有利于棉花高產優質。山東省濰坊市4年的多點試驗和3.1萬公頃示范田的結果一致表明,早發棉田正確運用摘早蕾技術,平均可使爛鈴減少47.1%,僵瓣棉減少46.8%,品級提高0.4級,畝增皮棉10.3千克,增產12.54%,畝增收92.7元。其技術的要點:①選擇中等肥力以上的地塊,并具備一定的水澆條件的早發棉田,該技術適用于我國黃淮海及長江中下游地區的地膜覆蓋和育苗移栽春棉田;②正確掌握摘早蕾的時間、數量和方法,在黃淮海地區,一般年份適宜摘早蕾的時間為6月20日~6月26日期間,摘早蕾的數量主要依據棉株早發的程度來定,5月底~6月5日現蕾的,每株摘去下部1~5果枝上6~8個早蕾,6月6日~6月11日現蕾的,每株摘去下部1~3果枝上4~6個早蕾,6月12日后現蕾的,一般不宜摘早蕾;③加強田間管理,摘早蕾的棉田,要科學施肥澆水,搞好化控,做好病蟲害防治,后期要跟上控晚蕾,防止棉花貪青晚熟,在黃淮海棉區,一般年份9月10日以后開花結的鈴,多是無效鈴,因此,應在8月8日~8月15日,通過打邊心來控制晚蕾,以促進棉花優質高產。

                      因地制宜及時化學調控 一般多數棉田都需要化學調控,特別是多雨年份和水肥條件好的雜交抗蟲棉,搞好化學調控尤為重要!盎亍币虻刂埔,適時進行,棉苗表現有旺長苗頭時,就是化控的最佳時期;匾话阈鑿睦倨陂_始,初花期和盛花期是化控的關鍵時期。棉苗長到7~8片葉進入蕾期,水肥好的棉田這時極易發生旺長,可用助壯素3~4毫升,或縮節安0.7~1克,對水15~20千克,蓋頂噴灑1次;ㄆ诿667平方米用助壯素8~12毫升,或縮節安2~3克,對水40千克噴灑。長勢旺的棉田,打頂后易出現贅芽叢生,果枝長而上舉,形成棉田郁蔽,引起爛鈴。這類棉田應在打頂后6~8天,667平方米用助壯素8~10毫升,或縮節安2~2.5克,對水40~50千克,蓋頂噴灑1次。搞好“化控”,塑造棉株呈寶塔形,使棉花行間達到“下封上不封,中間一條縫,陽光照得進,空氣又流通”的狀態,可有效控制爛鈴。

                      搞好整枝和推株并壟 搞好棉花中、后期的整枝,是改善棉田通風透光條件、降低田間濕度、是控制爛鈴發生的另一項重要措施。對已發生郁蔽棉田,運用打邊心、去贅芽、剪空枝、打老葉、推株并壟、拔除空棵等辦法,來改善棉田通風透光條件,控制爛鈴發生發展。密度大、植株生長旺盛的棉田,秋雨較多時,要采取推株并壟2~3次,以降低田間濕度,控制爛鈴發展,促進吐絮成熟。推株并壟宜在晴天下午進行,次與次之間,需間隔7~10天。

                      及早做好棉田排水防澇 爛鈴發生前期正值雨季,降雨多,易發生洪澇災害,洪澇是導致爛鈴發生的重要因素。雨季來臨之前,及早疏通排水系統,做到大雨過后田內無積水,無澇害發生。遇連綿秋雨時,即便田間不出現積水,也會造成田間濕度過大,光照不足,導致爛鈴發生,要運用劃鋤晾墑等辦法,降低田間濕度。棉花開花后,分期進行培土,對預防棉株倒伏、防止雨后田間積水、降低土壤濕度、控制病菌繁延、減少爛鈴發生效果良好。

                      及時防治病蟲害 棉鈴蟲、金鋼鉆、紅鈴蟲、玉米螟等危害棉鈴后形成孔洞,雨水灌入空洞,便引起棉鈴腐爛。病菌引起的爛鈴,多發生在植株下部的1~5果枝上,鈴期40天以上的大鈴上。及時防治病蟲害,減少棉鈴傷口,避免病菌和雨水浸染,可有效減輕爛鈴。爛鈴發生初期(即田間爛鈴植株達0.1%)噴藥防治,有良好效果;如果爛鈴發生較重時再噴藥,防治效果就會很差?蛇x用百菌清75%可濕性粉劑600倍液、或50%多菌靈可濕性粉劑500倍液、或40%乙磷鋁可濕性粉劑300倍液、或1∶1∶200倍波爾多液進行田間噴灑,每667平方米每次噴灑藥液45~60千克。要對準棉株中下部的青鈴,細致周到的噴灑,間隔6~8天再噴灑1次,連噴2~3次,防治效果在86%左右。噴藥之前,將吐絮棉鈴采摘,以免因噴灑藥液而降低棉纖維質量。也可結合防治第4代棉鈴蟲,在殺蟲劑中加入防治爛鈴的殺菌劑,這樣既可防治害蟲,又能兼治爛鈴,收到事半功倍效果。

                      及早采摘爛鈴 在爛鈴發生期間,及時深入田間仔細查看,發現爛斑棉鈴、蟲蛀棉鈴,隨時采摘,搶晴天晾曬。將采摘下的棉鈴先放入1%乙烯利溶液浸蘸,撈出晾曬,可促進棉鈴迅速開裂,可收到改善纖維品質、減少損失的效果。及時采摘爛鈴,不但可大大減少損失,而且又能防止爛鈴病害繼續傳播危害。
                  打印 責任編輯:農林

                  企業服務

                  五个闺蜜一起和男友做

                    <form id="z9r7r"><nobr id="z9r7r"><nobr id="z9r7r"></nobr></nobr></form>

                          <form id="z9r7r"></form>

                            <form id="z9r7r"></form>